关东学刊简介
《关东学刊》(双月刊)创刊于2016年,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工业大学主办,CN刊号为:22-1417/C,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关东学刊》始终以展示社科研究创新成果,构建优质学术交流平台为办刊宗旨,立足校内和东北区域,面向全国,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己任,重视研究前沿问题、重大现实理论问题、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中的问题。
杂志文章特色
1.《关东学刊》所有来稿请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请勿一稿两投。因编辑人员全为兼职,人手有限,所有来稿均不退稿,请自留底稿。来稿若两个月内,未接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
2.《关东学刊》一般稿件篇幅以控制在一万二千字以内为宜,特别约稿可在两万字左右。所有稿件一式二份,一份为纸质文本;一份为电子文本。
3.《关东学刊》稿件首页包括题目、作者、作者单位、论文摘要、关键词;结尾处包括:题目英译、作者通讯处(包括邮编、作者地址;电话、手机;电子邮箱等,以便联系)。
4.《关东学刊》来稿采用尾注。引文注的注项要完整,要尽可能是原始的出处。具体引文注释格式,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权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并根据出版社的有关要求。
5.详细情况请与《关东学刊》编辑部联系。
杂志分析报告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学术视野,人文研究,作品空间,学者庄园,文学与艺术研究,社科探索,语言·文学,文学论苑,随笔散论,吟咏关东,名家讲坛,李应该《公字寨》评论专栏,镜像现实(新世纪非虚构写作研究),漫画关东,公共管理与社会学研究,教育论苑,文化·学术,关东文史,科技哲学与伦理研究,史学新探,叶炜“裂变中国三部曲”评论小辑,学术书评,鲁迅研究小辑,考据探微,学人对话,哲学论坛,政治论丛,古代文学,政治与法律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经管纵横,学林述往,马克思主义研究,教育视点,经济与管理研究,书家论艺,社会·民生,“五四”百年回望,纪念陈寅恪诞辰130周年,胡适研究小辑,艺术评论,龚鹏程文史谈,语言学研究,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新时期以来东北作家研究,木心研究小辑,熊培云诗歌评论小辑,梁晓声研究小辑,教育视界,名家视野,文化·历史,艺术·影视·传播,外国文学,高王凌纪念小辑,哲学·思想,东北史林,谭旭东评论小辑,新闻与传播研究,经济·管理,艺苑观察,现当代文学研究,学林人物,经济纵横,学术探微,史料,法学园地,刊史回眸,儒学研究,文论研究,经典对谈,政法·经济,书评·序跋,子张诗歌评论小辑,社会探索,张作霖·张学良研究,历史·教育,文化广角,现代作家研究,平台社会与数字生活,文学·艺术,古典文学,书画展台,教育·社会,法律园地,年谱写作研究,影视赏析,文献·出版,东北历史文化研究,教育·艺术,鲁迅作品细读,法律·民生,思政视野,当代词史研究,学者印象,再写东北文学史,书评序跋,影视·传播,现当代文学,马克思主义·政治与法律研究,经济管理·社会工作,新闻·传播,当代文学文本解读,传播学研究,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与反思,哲思殿堂,诗人与诗学研究,传播视点,思想政治教育,现当代作家研究,文学理论探究,学术简讯,口述史,历史现场
摘要:胡适和丁文江是民国学界最为要好的两个朋友,他们一起创办过《努力》和《独立评论》周刊,还一起共事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北京大学和中央研究院。他们两个人虽然在某些具体的观点和意见方面存在分歧,在科学救国、公忠报国的“爱国苦心”方面,却是高度一致的。
摘要:新加坡土生华人林文庆事实上是厦门大学的“创校”校长。因对新加坡做出的突出贡献,而被新加坡人誉之为“圣人”“伟大老人”。林文庆亦曾积极参与中国事务,除了保护康有为、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并影响带动一批海外杰出华人回国服务外,更全程主掌、支撑私立厦大16年的时间,本是厦大校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然而,因受特定时段政治、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林文庆不仅“被”消失在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册中,甚至被厦大逐出了他亲手缔造的校园。
摘要:崇祯即位之后,天灾人祸,激化民变,遂令流寇遍地开花,同时由努尔哈赤昕建立的后金及后来的满清,亦多次入侵。其时,吴梅村一腔热血报效国家,既有《绥寇纪略》以及大量作品述及剿寇之悲歌,故他对此际之外患威胁,均了然于胸,并以诗纪事,发愤以抒情。此文从吴梅村之诗与史的记载中,深入探究晚明边患中昕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以致朱明王朝、大顺王朝以及满清政权三者之间的博奕失衡的深层原因。
摘要:我上次讲过,回到北大就好像回到我的学术老家一样。这可能是我第三次来北大做比较长期的访问。可是这次由于我自己的过失,我五个报告竟然能够安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这个连我自己也难以想象,这几天心情非常紧张,因为我带来的资料太多,可是很难消化。所以,我要再三跟各位说的就是,我以后这几个报告都是一种初步的研究状态的报告,而不是一种研究成果的报告。
摘要:杨天石先生之所以能在近代史、民国史研究领域取得骄人成就,与他对研究工作本身的反思与自觉密切相关。他强调,真实是历史的生命,对历史的解释、分析以至评价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史实基础上。史家的责任和可贵之处,就在于克服诸种主、客观困难,尽最大可能地还原历史本相。他既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充满了自重,又保持着开放的心态。杨先生是近代史研究界最早对海外史料予以重视并由此形成自己治学特点的学者。他在发现、考辨、分析、运用、阐释“新史料”方面的过人之处,与他特殊的治学经历形成的文、史、哲兼通的“旧功底”密不可分。杨先生善于提问,常常由一个问题带出两个、三个甚至多个问题,这使其研究成果呈现为蘑菇状的“簇生态”。他对述学文体的选择亦有着明确自觉,能够娴熟地驾驭专著、论文、小品、随笔、书序、自述、诗词等多种文体,使自己的“思”与“言”保持一而二、二而一的融合状态。凡此种种,颇值得当下学人借鉴、反思。
点评详情